首页 > 科技 >

OPPO推自研系统潘塔纳尔:布局三年、投入上千人,不对标华为鸿蒙

发布时间:2022-09-03 22:51:28来源:

出品 | 搜狐科技

作者 | 张雅婷

编辑 | 杨锦

“潘塔纳尔是我们继马里亚纳芯片之后,又一次在底层核心技术上的探索突破。‌‌”8月30日,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宣布推出自研跨端系统潘塔纳尔。

虽然都瞄准“万物互联”,但OPPO潘塔纳尔与众所周知的华为鸿蒙并不相同,“系统”并不等于“操作系统”。

潘塔纳尔系统定位“中间件”,处于操作系统与应用之间,目标打破设备、系统之间的限制。对于合作厂商来说,接入中间件的门槛更低,不需要替换现有的操作系统。“OPPO不认为凭借自己一家的力量可以重新做一个操作系统,并构建一个新的生态。”

但这种做法也同时带来了效率的损耗,某IT行业人士告诉搜狐科技,“越靠近底层的统一,效率越高。通过统一中间件进行互联的效率,比统一操作系统/硬件层更低,用户体验或许相对较差。”

作为OPPO的三大核心技术计划之一,潘塔纳尔系统与马里纳亚自研芯片地位“相当”。发力生态的背后,是OPPO希望完成从单一的手机公司到生态型科技公司的跨越。

潘塔纳尔不是操作系统

潘塔纳尔,世界上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。以此为名,OPPO在生态系统领域的野心不小。

通过端云协同的融合计算和泛在服务两大核心能力,潘塔纳尔的目标是打破设备、系统之间的限制。面向用户,潘塔纳尔希望解决跨设备体验割裂的难题。面向开发者,潘塔纳尔希望提供极简开发与多端部署的环境,降低跨端开发的难度。

打造万物互联生态的概念并不新鲜,在OPPO推出潘塔纳尔之前,华为推出鸿蒙系统,希望解决操作系统碎片化所导致的多设备协同效率低下问题。去年底,小米正式宣布MIUI是一个跨多设备,并连接多个智能设备的操作系统,不再只面向手机。

与华为鸿蒙、小米MIUI不同的是,OPPO的潘塔纳尔并非操作系统,而是中间件系统,即介于操作系统与App之间,属于ColorOS的一部分。

比如,本次发布会推出的潘塔纳尔1.0,相关能力会在ColorOS13.1上落地,商用时间在明年一季度左右。

也就是说,OPPO用户不会直接地感受到“潘塔纳尔”的概念,OPPO手机操作系统也不会更名为“潘塔纳尔”。潘塔纳尔是以功能和场景的形式触达到用户,不会以独立的形式存在。对比来看,华为手机开机页面就会显示HarmonyOS。

一位OPPO潘塔纳尔的技术总监告诉搜狐科技,华为是因为供应受限,所以想打造一个替代安卓的操作系统。而OPPO是基于安卓、Linux、RTOS(Real Time Operating System,实时操作系统)做中间件,是跨操作系统的。“比如中间件可以布置到Windows、Mac上面。只要你把中间件部署到操作系统上,就具有了智慧跨端的能力。”

“越靠近底层的统一,效率越高。比如苹果在硬件层做到全设备统一ARM架构,实现生态大一统。”某IT行业人士向搜狐科技透露,通过统一中间件进行互联的效率,比统一操作系统/硬件层更低,用户体验或许相对较差。

为什么OPPO不做操作系统?OPPO软件技术规划与架构设计总监洪汉生向包括搜狐科技的媒体指出,一是因为操作系统非常“重”,做操作系统意味着接入所有硬件设备要识别这个系统。二是因为对当前市面上的存量设备的兼容性不好。三是OPPO不认为凭借自己一家的力量可以重新做一个操作系统,并构建一个新的生态。

可以看出,开发者接入潘塔纳尔生态的门槛相对更低。在OPPO设计潘塔纳尔的过程中,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让开放最大化、轻量化,让参与者更多。“潘塔纳尔并不会改变现在自有的操作系统格局,也不希望替换其他合作厂商的操作系统体系。”

部分功能停留在早期阶段

从体验上来看,目前潘塔纳尔聚焦智慧出行、智慧办公、智慧文娱、智慧健康四大场景服务,并提出智慧车空间、一站式出行服务、无界协同办公、跨端回忆相册、多端安全守护的应用示例。

比如,通话等服务可以在手机、车机之间无缝流转;用户在手机上“轻轻上滑”,可以将文档传送到身边其他设备上。

智慧出行是潘塔纳尔系统的首个落地场景。搜狐科技在本次OPPO开发者大会的线下展区看到,几乎有一半的空间都在展示智慧出行的相关功能。

在体验中,由于不少功能还停留在比较早期的阶段,还未正式上线,所以展示时出现了一些“bug”。

比如,OPPO和智己汽车合作提供的多景录像和直播功能,用户将手机与车机连接后,可以用手机调用汽车摄像头进行录像直播。但OPPO相关技术人员在实际展示时,遇到了连接出错的问题。

“这个功能还在工程阶段,车机系统为了保障稳定性,每次断连之后会把相关的服务‘杀’掉一次,有时候会出现连不上的问题。我们还没来得及投入太多人做,体验上可能不稳定。”

在多端安全守护的应用示例下,OPPO希望通过潘塔纳尔融合手机、手表、机器狗的能力,给老人提供安全守护。比如,当手表感知到老年人跌倒,触发机器狗的靠近,机器狗调用手机通信能力与家人实现联系,家人可以在视频通话中能实时观察老人状态。

搜狐科技在展区发现,想要实现这一功能需要把一台手机放在机器狗上,但这不太符合普通人的使用习惯,而且成本较高。

“需要放手机是因为目前这个机器狗上的摄像头还不支持识别、检测人的能力,没有人工智能计算单元。”相关技术人员指出,该服务形态还不太完整,现在更多是通过设备组合,展示潘塔纳尔多端互联的概念。

三年前开始布局、项目投入上千人

在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的2019年,OPPO创始人陈明永时隔6年“出山”,在当年的未来科技大会上宣布OPPO将更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,未来三年研发总投入将达到500亿元。

第二年,OPPO提出“3+N+X”的技术战略。其中,“3”是指三大基础技术,分别是硬件、软件和服务基础技术。

围绕三大基础技术,OPPO提出三大计划,分别是聚焦自研芯片的“马里亚纳计划”,涉及软件系统的“潘塔纳尔计划”以及云服务相关的“亚马逊计划”。

可以看出,2019年是OPPO战略转型的重要时间节点。从重营销到重研发,OPPO意识到短平快的商业模式走不远。在陈明永看来,“短平快行不通的原因,首先是红利机会没有了,第二是因为你短平快,对对手而言也会没门槛。”

潘塔纳尔最早从2019年开始进行规划和设计,一开始没有确定正式的名称,只确定了大致方向。从2019年到现在,OPPO陆续做了很多事,比如IoT接入平台、各种互联功能等,而这次正式发布的潘塔纳尔1.0对这些能力进行了整合。

在人力方面,洪汉生表示“最早的潘塔纳尔规划人员有6个人。”目前,OPPO在潘塔纳尔投入的全职类型的人员有一千人的规模。

“我们内部并没有一个部门叫潘塔纳尔。”一位OPPO内部人士告诉搜狐科技,潘塔纳尔可以理解为一个项目的代号,横向整合了许多团队,与ColorOS团队大概有几百人的重叠。

与操作系统相比,潘塔纳尔作为中间件的投入相对更轻。毕竟华为在2019年时对鸿蒙系统的投入就有4000-5000人。

在资金方面,洪汉生称无法给具体的数字,和高校合作的费用上每年审批的是2亿(元)左右。

“中间件的核心诉求是需要生态伙伴共同的支持,这是潘塔纳尔今后面临的重大的挑战。”对于OPPO来说,做潘塔纳尔最难的地方是建设生态,如何去说服更多厂商以及开发者的加入。

即使接入一个全新中间件的门槛比操作系统低,但不可避免地需要增加额外的投入,也涉及到数据、流量的“争夺”。

举个例子来说,在出行领域,车企对与OPPO合作车钥匙功能以及投屏功能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。因为车钥匙是比较纯粹的基本功能,目的就是为了让用户实现无感解锁的体验。但投屏功能对生态有影响,与流量入口、数据归属有关。“我们现在车钥匙功能的合作厂商超过二十家,投屏功能则在七八家左右。”

从手机厂商、家电厂商再到汽车厂商,各个领域的厂商都希望构建起自己的生态体系。OPPO的策略是尽可能地开放,降低接入门槛,促进碎片化标准、协议的整合。

去年9月份,包括OPPO、小米、vivo、吉利、长安、上汽等在内的一系列手机和汽车厂商,共同成立了 ICCOA 联盟(智慧车联开放联盟)囊括了国内超过75%的车企,大家共享同一套标准、同一套测试。

对于潘塔纳尔的商业化,洪汉生指出,“前期可能确实是会投入大于产出,未来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后,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引流,这就存在双方共赢的空间。”

当手机市场增长见顶、外部环境遇冷,各大手机厂商都希望加大研发投入,构筑更强大的技术壁垒。从2020至2022年,OPPO研发投入计划达到500亿元,小米大约是395亿元,业务范围更大的华为从2018年开始每年研发支出过千亿。

底层技术“战争”硝烟四起,生态建设更是难以“大力出奇迹”。要想让生态更加壮大,潘塔纳尔还需要思考如何构建起差异化优势,并为合作厂商、开发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。

(责编: admin)
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